在17、18世纪,欧洲的各大民族竞相角逐“战斗民族”的桂冠,那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斗争的时代,欧洲各国的武德精神可谓一时激荡。那个时期的法国,虽然还未完全接受投降白旗的传统,但军中却充斥着一群技艺高超的决斗高手。英国则凭借其海上力量崛起,皇家海军的疯狂作风堪比疯狗,不仅行动迅捷,还常常表现出令人惊讶的精神力量——当时英国皇家海军中的精神病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七倍之多;波兰人则充满自豪,常以他们在历史上屡屡打败周边民族的伟大胜利为豪,尤其是对俄国的胜利,波兰人始终不忘;西班牙人同样不甘示弱,他们曾在斗牛场上以猛烈的斗志而著名,曾与荷兰打了长达80年的战争;荷兰人也以四处掠夺为傲,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荣耀历史”;瑞典人更是以强悍的军队令波兰和德意志等国的人民都减少了半数人口;至于德意志人,如果他们敢自称能征善战,几乎无人敢认真对待他们……然而,尽管这些民族在军事实力上都不甘示弱,却有一个民族,他们的知名度远不如这些同行,但却涌现出了最多的名将,而多个帝国也都依赖他们的英勇作战,这个民族便是苏格兰。

  在17世纪,苏格兰人的战斗能力迅速崛起,成为了欧洲佣兵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之一,与瑞士人和德意志人并列为最重要的佣兵来源国。这个崛起的历史源于17世纪的小冰河期和社会政治动荡。1602年、1621年至1623年、以及1634年至1636年,苏格兰先后遭遇了三次大规模的饥荒。许多苏格兰人因此选择或逃往英格兰边境抢掠,或远赴他乡成为雇佣兵。苏格兰议会看到这种情况后,便出台了强制性的全民参军政策,规定所有无业的苏格兰男子必须参军,并且只能在获得正式授权的情况下,加入外军。为了执行这一政策,苏格兰政府组织了警察和城管,在城市街头抓捕闲散人员,并将他们送往佣兵头目那里,甚至一些没有继承权的贵族子弟,也被迫走上了战场,成为佣兵的领袖。于是,苏格兰的佣兵与苏格兰威士忌一样,成为了欧洲知名的品牌。

  这些苏格兰佣兵无论是在战场上的勇猛,还是在谋略上的狡猾,迅速在欧洲各大军队中崭露头角。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大帝的军队中,有超过十万的德意志佣兵和数万苏格兰佣兵,且苏格兰人的晋升速度明显超过了德意志人。在瑞典军中,共有四位苏格兰人晋升为元帅,其中亚历山大·莱斯利便是其中之一。很多人可能认识他后代的名字——女野人耶哥蕊特的扮演者罗斯·莱斯利。

  虽然瑞典的国王和名将们光芒万丈,苏格兰元帅们的角色往往只是辅助性质,但在沙俄,苏格兰的名将却成了战争的主角。第一个登上沙俄历史舞台的苏格兰名将便是帕特里克·戈登(1635–1699),他在彼得大帝的支持下,帮助俄罗斯打赢了第二次俄土战争,攻占了亚速城,并平定了射击军起义。彼得大帝称他为自己的“忠诚而勇敢的导师”,并且在戈登去世后亲自做出了评价:“我能给他的,只有一捧土壤;他给我的,却是整个亚速。”戈登的家族也连续几代为沙俄效力,成为了苏格兰人在俄国军界的领路人。

  戈登擅长指挥多兵种联合作战,而他的养子詹姆斯·布鲁斯则被誉为俄军近代炮兵之父。詹姆斯·布鲁斯的炮兵改革开创了俄罗斯炮兵新纪元,他重新划分了炮兵团编制,将野战炮兵与攻城炮兵分开,并且对炮管设计进行了改进,极大地提高了火炮的稳定性和机动性。彼得大帝并非排兵布阵的高手,但他自幼钟爱炮兵,在军事演习中总自称“炮手彼得”。这让布鲁斯能够得到彼得大帝的完全信任,负责炮兵改革工作。

  17世纪末,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詹姆斯国王的支持者们逃亡到欧洲各地,形成了著名的“詹姆斯党”。这个小团体不仅未能让他们的王子重新登上英国王位,反而为多个国家输送了名将。第三位为沙俄效力的苏格兰名将便是彼得拉西。彼得拉西在13岁时便开始为詹姆斯二世效力,后来在路易十四的支持下,他进入了法军,再后来他又跳槽到奥地利军队,最后来到沙俄。彼得拉西在波尔塔瓦战役中表现尤为突出,迅速成为俄军的关键指挥官。

  紧接着,第四位为沙俄效力的苏格兰名将塞缪尔·格雷格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作为英国派往俄国的军官,塞缪尔·格雷格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沙俄的重要军事人物。他在切什梅海战中的英勇表现,击败了奥斯曼帝国,奠定了沙俄在地中海东部的主导地位。而他在1788年的高格兰岛海战中,再次大败瑞典海军,为沙俄最终夺取芬兰打下了基础。

  在神圣罗马帝国,苏格兰名将也频频崭露头角。亚历山大·莱斯利的同族瓦尔特·莱斯利便成功击败了佣兵之王瓦伦斯坦,成为帝国的伯爵。彼得拉西的儿子弗朗茨·拉西则在奥地利军中展开了自己的战斗生涯,他在七年战争期间与腓特烈大帝展开过激烈的智力较量,甚至在霍克齐战役中差点捕获腓特烈大帝。

  而普鲁士军中也有一位出色的苏格兰将军——弗朗西斯·爱德华·詹姆士·凯斯。他不仅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还因救过腓特烈大帝而获得元帅军衔。这对普鲁士来说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荣誉,因为腓特烈大帝平时并不轻易授予元帅头衔。

  法国同样不乏苏格兰名将,其中拿破仑时期的麦克唐纳元帅和曾担任法国总统的麦克马洪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尽管麦克马洪最终被视为法军的败将,但他在19世纪依然被誉为法军的硬汉偶像,对法军产生了深远影响。英格兰并吞苏格兰后,英军中的苏格兰名将也不在少数,如道丁、黑格等。

  到了18世纪,苏格兰的人口突破百万大关,在17、18世纪为欧洲各大国家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若论军事人才的比例,苏格兰无疑是欧洲之最。尽管如此,苏格兰由于人口相对较少,土地贫瘠,最终只能为其他军事大国提供劳动力,未能建立起自己的军事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