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么多球星签名球鞋的发展,最新的科技和设计风格会为签名球鞋带去怎样的进化?这么多年之后,球鞋圈的这两个冤家又会怎么回应来自对方的挑战的?

  NBA的巨星分为两种,一种是带着光环进入联盟,早早签下大合同,运动品牌在第一时间就开始打造属于他的签名球鞋系列。第二种需要自己不断的努力,从有潜力到最终爆发,需要时间的见证,这部分的球星只有真正爆发之后才会有可能拥有自己的签名款式。

  这一期的两名巨星,Paul George 和James Harden都是通过努力才获得自己签名球鞋的代表。

  Harden 更是被德国巨头挖至旗下才得到了如此的重视,签名球鞋和球员职业生涯中的起起伏伏很像,Harden 的全面爆发也是转投火箭之后的结果。

  去年Nike发布了全新的PG系列,很久都没有新球员加入的篮球鞋市场突然增加了一些活力,而更重要的是反击Adidas带来的压力,自从抢来了James Harden 之后,Adidas对于这个市场似乎信心满满,全新的Harden Vol 1从宣传,预热,设计,科技,口碑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LeBron,KD,Kobe这三个曾经的主打系列都太久远了,出了十几年的系列对于新成长起来的一代有点太老旧了。Paul George就是最新鲜的血液,而且自带了很多可以讲的故事。

  而且两个人的系列也正好刚刚公布的全新的第二代,也可以让我们窥视品牌对于全新系列的打造方向和手法。

  Nike 知道现代球鞋发展上,故事对于签名球鞋的重要性。PG1 来源自Paul George 的伤病和凤凰涅槃。前几期的时候,我们谈到Penny Hardaway,谈到Vince Carter,谈到Tracy McGrady,谈到伤病对于球员来带的影响,谈到一种可惜,如果不是因为伤病,也许他们对取得更辉煌的成就,会在历史上更加的耀眼。

  Paul George的伤病却让他成就了更强大的自己。我们看着他慢慢变得伟大,看着他对抗LeBron James,看着他传闻中的签名球鞋一点点推迟,看着他遭遇伤病在正要闪耀的时刻,不过这一次伤病没能夺走这位新星,反而给予了他更出色的机会。

  幸好这一次George回来了,带着几乎没人能相信的更全面的自己。幸好这一次我们不是见证另一个天赋球员的迷失,要不然失去不仅仅是Nike PG1一双签名球鞋,失去的是又一个可能成为佳话的系列,失去的是无数人的偶像。

  这一次,我们面对伤病,面对困惑,都有了全新的解答,只要你够坚强,终会涅槃重生。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推迟的原因,PG1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可以雕琢,可以通过人们的审美做出改变。而结果就是设计师Tony Hardman设计了这双平静优雅的篮球鞋。

  前两年开始,篮球鞋有了全新的设计标准和语言。缺少了竞争之后,一段时间里面篮球鞋的市场都是Nike一家独大,新的科技将篮球鞋从即能压马路又能运动的Air Jordan时代进化到似乎只能去篮球场打球的专业系列。开始了塑料鞋,针织鞋,不注重设计,只注重性能的一个时代。这段时间里,Adidas更是除了跟随,毫无见解。

  几年的等待之后,人们终于无法忍受了,Nike球鞋越来越贵,设计越来越差,销量开始下降。Adidas终于找到新技术,找到新的代言人,一切充满了威胁。

  签名球鞋中一个全新的方向就是回归,这也是很多人觉得篮球鞋设计复兴的一个原因。回归的是传统的材质和一些设计元素,披着各种科技外衣的塑料和编织,很多都是摸上去或者看上去都缺少了质感。皮质,麂皮这种自带质感和华丽气息的材质一直都符合人们的审美。

  另一个回归就是增加装饰性元素,绑带和鞋带扣这种看似多余的元素反而给予球鞋增加了一种美感。看到PG1的时候,总会让我想到Air Yeezy 2的设计语言。

  材质的拼接,后跟动物纹路的加入,前掌的绑带和鞋带扣。一切不能只在乎实战性能,这种既能打球,又能压马路的设计才是大众期待的。NMD的成功给了那种为了特殊用途制造特别球鞋的商业策略一记响亮的耳光,这种跑鞋追求的就是多用途,跑步,出街,上班,旅行,探索,不用不断的换鞋。

  PG1另一个为设计让路的策略就是技术上面的简单。前掌Zoom Air气垫单元和上一期介绍的Melo M3一样,在科技上简单但是为一般人提供了足够的缓震性能,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球鞋的设计和制作中。

  Nike PG1走了低帮的路线,其实有点出乎意料,曾经遭遇重伤的Paul George 不应该更注重球鞋的保护性?

  球鞋的性能和价位自然没有太多的槽点,更重要的是这双球鞋开创了一个新的起点,全新的代言人,全新的回归之路。

  从步行者的领袖,到雷霆三巨头,Paul George面对的是全新的挑战,一段时间里面其实你会看到雷霆的挣扎,三位巨并没有能够融合在一起,Paul George 也有很多比赛并没能打出自己的能力。挣扎应该是这个赛季他需要面对的,你会看到那个表现抢眼的小前锋,你也会看到全场迷失的巨星。

  如果这个赛季无法打出好的成绩,那么雷霆该何去何从,Paul George和Carmelo Anthony该怎么办,都会成为一种疑问。暂时看来一切还很顺利,我们迎来了Paul George的第二款签名球鞋。但是第一眼看过去,满满的失望。

  设计师还是Tony Hardman,这也是Nike惯用的方式,一名球员的签名球鞋由一名设计师一直负责,可以从很多方面更全名的了解球员的需求和设计的方向。刚刚说过了上一代的球鞋其实Tony几年前就已经做好了,而直到George回归从伤病中回归才真正的发布。其实这也在侧面上给予了设计师更多的时间去塑造更完美的球鞋。

  而这个系列的第二代球鞋似乎有点太过于仓促了,设计手稿上面描绘出了其中的进化和优势,更多的是在为了性能改变,更厚的Zoom缓震,更容易穿脱,更好的抓地力,动态的锁定系统。

  首发配色和Playstation合作,也算是传统了,能发光的鞋舌只为这个配色特别打造,并不算是全系列的设计中。新的设计语言从曾经的那种凸显时尚,回归设计的一种本源变了味道。

  侧面的动态翅膀是球鞋最大的改变,去掉了上一代标志性的绑带,换上新的锁定模式看上去也并不是创造性的,这个动态翅膀和Nike Kyrie 3 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相似性就把球鞋的设计感从注重时尚转向了注重性能。

  上一代球鞋备受好评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自然材质的回归,皮质的质感和奢华感无法代替。全新的第二代减少了这种设计感,更多的使用了科技面料,而皮革的加入似乎只是为了和第一代有一种关联。或者也是因为这一代的后跟设计和上一代几乎一样,同样的设计风格在生产中更容易实现。我们不知道这是设计师的风格还是Nike为了商业利益所产生的结果。至少看上去并不特别,也没有曾经的时尚感。

  装饰性元素的缺失,自然材质的缺失,球鞋没能继承第一代球鞋所打造的全新风格。一切又回到了实战的氛围中。那种结合了实战和时尚的款式似乎又要等待了。

  Nike 这种品牌永远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字母哥GiannisAntetokounmpo已经锁定了自己发展之路,而且Nike也在为这个系列投入更多的资源。字母哥更年轻,没有遭遇过伤病,而且是雄鹿未来的建队基石,同时也是小前锋,这在Nike的阵容中出现了一些同质化竞争的势头。LeBron,KD,PG都是前锋,字母哥的加入更像是抢夺自己人的市场份额。到时候最容易也最有可能出现变化的就是刚刚才建立的PG系列。

  自从拿到Boost科技开始,Adidas在设计上的功力似乎突然进步了,不仅仅因为休闲球鞋变为了炙手可热的抢购单品,Yeezy捧为圣物,更是将这种变化代入了篮球鞋的系列中。从塑料鞋,轻便,舒适,专业性成为篮球鞋标签的时代开始,Adidas就没有过什么出彩的作品。

  一直都在跟随,市场上面需要什么,这边就拿出什么样的类似作品。直到Boost缓震成为Adidas的终极杀器,顺势抢下James Harden,最终让设计感重新回归到了大众的视野里。

  James Harden 也是那种需要时间爆发的球员,在雷霆扶持Kevin Durant 和Russell Westbrook的时代里,第六人的身份和仅有的部分时间让Harden展现了自己的能力,但是没有人能猜到这位球员的极限到底在哪,很多人都觉得他会成为下一个Manu Ginóbili,辅佐雷霆走上冠军之路。而且现在看来如此强大的雷霆在当年并没有打出应该有的成绩,而Harden也比Manu更富野心,出走火箭,间接导致了之后雷霆解体。

  没人能够想到解体之后的雷霆反而激发了每位核心球员的能力,造就了两位常规赛MVP的强力竞争者,一位总决赛的FMVP。其中最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James Harden的迅速爆发,大胡子并不是传统的那种巨星球员。投射,突破,运球都不是可以拿出来当做教科书的球星。但是他打出了自己的节奏,并且快速的带领球队赢得了比赛。

  签下Harden之后,人们一直期待着Adidas对于这双球鞋的打造。人们关注着Harden的爆发会不会同样出现在他的球鞋上面。更何况那时候Harden混在Kardashian家族,和Kanye West走的很近。越来越多的传闻Harden会和Kanye一起打造一款鞋,也许是Yeezy系列的篮球鞋款式。

  Adidas对于这个系列还是非常用心的,用了充足的时间去设计,去了解Harden的喜好和品味,之后才推出了最后备受好评的Harden Vol. 1。这个时间中,我们感受到Adidas设计上面的用心,其实如果简单打造,让Harden快速上线,那么其实Adidas Crazylight Boost 2016也是颇具看点。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Adidas 的 Harden Vol. 1制造了更多话题性和看点。也让许多人看到了Adidas的创造力。

  为什么Harden的第一双球鞋能在众多巨星签名鞋中变得如此突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上的突破,还有就是回归。回归这个词我们在PG系列也提到了,其实并不是退步,而是对于设计感的尊重和突破,反而是一种进化。

  像Harden这种后卫,人们认为轻便肯定是第一位的,但是我们在这双球鞋上面看来了久违的皮质鞋头,这种设计在质感上面无可挑剔,也和其他的篮球鞋产品出现了明显的对比。之后是一种非对称的鞋带设计,丰富的设计感出乎意料,这种非对称的结构凸显了流线型的鞋身。

  这个时代,Harden 和PG注重的都是具有时尚感的多用途球鞋。这种设计感能重新回归到篮球鞋的领域是让人觉得欣慰的。Harden的个人风格和球鞋都给人耳目一新的冲击力,同时将话题性推升到新的高度。

  尽管Adidas还没有官方正式发布这双Harden Vol.2,具体的设计理念和科技还没有最官方的注解。

  仅从现在看到的图片来看,这双球鞋似乎也变得平庸了。那种复杂和风格化的上一代设计,在这一次的新款上面已经不见了踪影。如果不是鞋舌上面的Harden Logo,说这是一双团队球鞋,估计没有人会有意见。有人会说这样的设计更适合实战,科技感更浓。那设计感呢?Harden的个人风格呢?都不需要的话,那直接打造团队系列就好了。

  只能说Harden系列也走回了实战性能的方向。难道出色的Vol.1真的和Kanye West的设计团队有关?没有了Kardashian的帮助,Harden失去了灵感?

  一切我们都不得而知,只不过Adidas的Boost系列似乎没有了曾经的那种创造力,从Derrick Rose系列,到James Harden,adidas没能继续推出让Boost受到关注的作品。至少从设计上,一切走向了平庸。

  从现在Harden的状态上看,他的签名鞋还会有很远的路可以走,但是是否可以继续做出让人看好的设计,也许只有Harden和adidas能够解决。

  我们无法预估这两个系列会走多远,但是历史上这些爆发之后才获得签名球鞋,一旦数据下滑失宠的例子不少,而这些球员的签名球鞋普遍停留在5,或者6。这是历史,也许他们能够打破这种传统,也许依旧走向同样的结局。